今天是:

yl6809永利官网

yl6809永利官网

当前位置: yl6809永利 >> yl6809永利官网 >> 正文

音乐颂小岗 “飞乐”助文旅 yl6809永利“红村小岗飞乐”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

发布日期:2024-08-03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

1978年,18户农民围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,在一张“包干到户”的契约上摁下了红手印,变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惊雷。40多年后,小岗村又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?随着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“传承小岗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”专项活动大幕正式拉开,7月22日,“青·行知”安庆师范大学“红村小岗飞乐”队来到凤阳县小岗村,汲取音乐创作的源头活水,创作音乐作品,颂扬小岗精神,助力小岗文旅,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。

敢为人先:小岗村的星火燎原

大巴车缓缓驶入久闻大名的小岗村,窗外场景让同学们眼前一亮:阡陌整齐的麦田、宽阔整洁的道路、喧闹繁盛的商业、热情忙碌的村民……而这一切都与1978年那场“生死契约”息息相关。

“我们分田到户,每户户主签字盖章,如以后能干,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。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。如不成,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,大家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。”在小岗村旧址,一座土坯茅草房是当时包产到户签字的地方,实践团队师生观摩了情景思政课《1978:十八个红手印》,以《鼓落天涯》《等你回来》《守不住的粮仓》三个行进式话剧为主线,再现了当年小岗村18位农民以“托孤”的方式按下红手印的真实情景。

演员们用铿锵坚定的声音和热情饱满的情感,充分展示了人物特征,让历史再次鲜活地搬到眼前,现场氛围被一次次推向高潮,催人泪下的剧情引发实践团成员的阵阵共鸣。“在看到亮子(情景剧中人物姓名)为了奶奶和妹妹能吃饱饭活下去,毅然决然参与其中,我深深地被触动了。他们这种敢于创造、敢于担当、敢于奋斗的精神激励了我。”队员王乐动情地说。

2016年4月25日,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当年“大包干”签字的茅草屋并感慨道:“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,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,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。”走出小岗村旧址,再放眼小岗村新颜,在这场历史和现实的“对话”中,小岗精神代代相传,深深植根在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心间。

现代农业:把经验成果带到农民家

大包干纪念馆内的一组数字记录了1979年的大丰收:粮食总产13.3万斤,相当于“文革”期间年均产量的4倍;人均收入400元,是1978年的18倍。

分田到户后,小岗村村民虽然拥有了自己的土地,填饱了肚子,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也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与进步,粮食亩产量停留在五、六百斤,村里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。“一年越过温饱线,20年没过富裕坎”,从温饱到小康,进一步发展,包干却成了坎儿。

2015年7月,小岗村10多位村民领到了全省首批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》,将“小田变大田、碎田变整田”,现代农业有了施展拳脚的“用武之地”。1963年出生的程夕兵是小岗村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,承包了700余亩土地,实践队员们沿着整齐的田埂走进稻田,绿油油的水稻长势正旺,脸庞晒得黝黑的程夕兵笑呵呵地说:“之前家里只种30多亩地,咋折腾也就几万块的年收入。”

“现在可以全部实现机械化。别看700亩地,三四个人几天就干完了,效率翻了几十倍。”对于产量,程夕兵更是信心十足。“亩产1200公斤没问题,这都要归功于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完善。”

2017年末还发生了一件大事,小岗村“牵手”远在东北边陲的北大荒集团,建起500多亩现代化水稻生产基地。7年过去了,昔日那片撂荒多年的旱地上,硬生生造出了“漂亮”的稻田——田成方、路成网、沟相通、渠相连。

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,小岗村渴望现代农业技术;作为中国现代化农业标杆,北大荒集团拥有强大的农业技术底蕴。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,成员们亲眼见证了现代农业成果,亲身体验了田间劳作的辛勤与喜悦,折射出今日小岗村的新面貌,折射出中国农业的新风貌。

产业赋能: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

在安徽垚鑫小岗村生态甲鱼养殖科技有限公司,负责人带着实践团成员们实地参观讲解了甲鱼养殖、加工、销售的“全链条”模式。利用甲鱼为水稻治虫、活水、除草;产生的粪便起到肥田的作用。甲鱼半成品、甲鱼胆酒、甲鱼血酒等各类特色产品,也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。

“农头”链动“工尾”,实现富“甲”一方。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:“合作社无偿传授养殖技术,直接带动50人就业。年产成品甲鱼35万斤,幼苗更是突破60万斤大关,全年销售额达到了5800万元,产品远销四海,让小岗村的名字响彻全国。”

走进小岗村的匠心葡萄园,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,果农们采摘、摆箱、装车,现场一派忙碌景象。近年来,小岗村结合自身特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优质葡萄等高效产业,开发生态观光农业,家家户户种植了成片葡萄,成为展示小岗形象、宣传小岗文化、促销小岗农产品、推介小岗旅游的重要平台和窗口。

当脚步从绿意盎然的田野迈向热火朝天的食品加工车间,“盼盼”食品的生产场景让实践团成员们眼前一亮。机器轰鸣的生产线上,一粒粒鲜米变成酥脆米饼,从这里奔向千家万户。小岗盼盼食品有限公司所在的省级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,已经招揽了包括盼盼食品、蒸谷米、谷优美、新锣食品等一大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,小岗农产品实现就地转化,身价倍增,目前产业园年产值已达20多亿元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坚持产业兴农、质量兴农、绿色兴农,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”。这次学习之旅,团队成员们亲眼见证了稻鳖共生的生态和谐、葡萄园的丰收景象以及电商直播为农产品插上翅膀的生动实践,一个个现代农业项目,如同一股股新鲜血液注入,正让小岗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
文艺助力:音乐创作助推农文旅

“泥巴房、泥巴床,泥巴锅里没有粮,一日三餐喝稀汤,正月出门去逃荒。”这一段凤阳花鼓词,是“大包干”之前小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。在饥荒年代里,凤阳花鼓戏成为小岗村民谋生的一门手艺。如今,凤阳花鼓韵响悠扬,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旋律。

实践团在走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理事单位时,负责人告诉我们:“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鼓,现在它是非遗传承了,我们这代人都老了,希望更多年轻人能来学学,把文艺传承下去”。

团队对小岗村历史文化背景、民俗民风和当代新风貌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研,学习了小岗精神、大包干精神、沈浩精神,参观了解了小岗现代化农业和产业,近距离对话“十八个红手印”当事人,观摩了当地非遗文艺作品。后期,团队将以当地民间传统音乐为元素蓝本,围绕小岗村的精神内核、文化及新风貌,进行音乐歌曲创作,旨在通过音乐作品,传承和弘扬小岗村的红色精神与传统文化,宣传小岗农文旅,为小岗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。

“乡村振兴,小岗先行”不是空谈和口号,我们能看到小岗村现代农业的迅速崛起,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,小岗精神的传承创新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,“立足独特资源禀赋和特色文化,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”是小岗村当下建设的重点之一。“红村小岗飞乐”队将在小岗村的所见所学化为音乐创作的种子,在文艺传承的土壤里生根发芽,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助力小岗农文旅的进一步宣传,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展现青春担当。(撰稿:学生记者 许尚文 高祥 摄影:学生记者 许尚文 审核:肖之进)